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17日訊(記者宋磊 通訊員趙亮)7月17日,東湖高新區橡樹南路一旁的湯遜湖畔,數臺吊車頻繁起吊建筑構件,一個巨大的湖底調蓄池外形已現。這里是由東湖高新區環境水務局推進的湯遜湖綜合治理工程一期(趙家池區域)項目現場。
湯遜湖綜合治理工程一期(趙家池區域)項目初雨調蓄池已完成主體施工。記者劉斌 攝
“反向溯源,問題導向,系統治理,水環境治理才能起到實效。”東湖高新區環境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經前期對湯遜湖趙家池區域全面排查,該區域水環境治理存在周邊小區雨污管錯接、初雨未實現截流、管道存在破損或淤堵等問題。針對這些問題,湯遜湖綜合治理工程一期(趙家池區域)采取一系列措施:新建趙家池初雨調蓄池一座,避免初雨直接入湖;麗島美生、鐵建梧桐苑、天祥尚府、安普頓小鎮等周邊8個小區及華師一附中湯遜湖學校雨污混錯接改造;趙家池明渠排口匯水范圍內市政管網缺陷修復等。
在初雨調蓄池內部,施工人員正在進行施工收尾。記者劉斌 攝
“建調蓄池相當于安裝了一個沉淀箱,有效攔截初雨雨污不入湖。”項目建設方、武漢光谷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王凡告訴記者,降雨初期的雨水攜帶路面塵土、污物,如進入雨水管網直排入湖,勢必污染水質。該項目將在趙家池明渠雨水排口接入分流井,當初雨達8毫米之前,雨水將通過分流井閘門進入調蓄池中,經沉淀處理的水排至污水管網、污物清除處理;降雨8毫米以后,分流井閘門自動關閉,此時,較為清潔的雨水將匯入雨水管網,排入湖中。
施工人員正在忙碌。記者劉斌 攝
“通常調蓄池建在地面,我們把調蓄池建在湖底,能節省地面空間,更綠色環保,但施工難度也相對較大。”王凡介紹,調蓄池建設面臨水下作業、開挖土方量大、無施工通道等困難。今年3月初項目開工后,施工方圍湖面作業區建起一座寬8米、總長270余米的施工棧橋,并在湖中施工鋼板圍堰,抽出內部湖水至作業區域外的湖中;同時在基坑范圍內進行打樁等支護結構施工,再挖掘移除湖底淤泥與土質層,轉運消納處理,隨后進行混凝土澆筑,才讓這個容積達9000立方米的調蓄池得以建成。“抽水量達7000多立方米,清運淤泥及土方達3萬立方米,運用各類支護鋼構件總重量近1100噸。”
施工現場。記者劉斌 攝
目前,該項目調蓄池主體工程完工,正在進行附屬構筑物建設;7個小區及一所學校雨污混錯接改造完成,1個小區正在施工;市政管網修復已完成。項目力爭于8月初完工。該項目投用后,將實現湯遜湖趙家池區域初雨雨污攔截及周邊小區、學校徹底雨污分流,進一步提升湯遜湖水環境質量。